>首页 > 要闻

党建引领助攻坚 乡村振兴开新篇

发布时间:2021-01-14 来源: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福田区对口帮扶河源市和平县22年,尤其是“双精准”帮扶5年来,和平县全面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近日,福田区驻和工作组联手深职院完成调研报告,总结对口帮扶脱贫攻坚的做法和经验,固化帮扶制度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

  调研报告认为,聚焦乡村振兴的重点、难点、关键点,全面总结福田区对口帮扶的成效与经验,有四点启示:一是把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巩固拓展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成果;二是巩固完善区域对口帮扶和党政机关定点帮扶的工作机制,凝聚起全社会广泛参与乡村振兴的磅礴力量;三是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全面提升乡村振兴的工作实效;四是充分发挥乡村文化最基础最长久的作用,完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机制,以内生动力助力推动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累计投入帮扶资金超12亿元 38个省定贫困村高标准出列

  1998年,福田区积极响应中央、省、市号召,践行“两个大局”战略思想,开启了对口帮扶河源市和平县工作。22年来,福田和平携手奋斗,创造性地构建党建引领、规划引导、创新驱动、长效稳定、协调联动、责任担当“六位一体”全链条帮扶工作新机制,推动区域对口帮扶和定点扶贫有效衔接。

  22年来,福田区累计投入帮扶资金超过12亿元,先后向和平县援建三大产业园区,以及学校、医院、公园等一系列惠民工程,极大地夯实了和平县经济社会发展基础。2016年,福田区启动实施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行动,先后选派90余名帮扶干部驻和、驻村,创新谋划落实“党建引领+产业扶贫、消费扶贫、教育扶贫、就业扶贫、基建扶贫、人才扶贫、社会扶贫”的“一核多元”全面布局和举措,帮扶工作结出累累硕果。

  至2020年底,福田区(包括市属及驻深单位)对口帮扶和平县的38个省定贫困村全部达标出列,1799户5671人全部达到“八有”脱贫标准,脱贫退出率实现两个100%。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6年的5945元增长到2020年的超过18000元,超出省定标准一倍有余。省定贫困村集体收入平均达到30万元以上,相比2016年涨幅达10倍以上。

  “党建促扶贫,脱贫强党建”

  基层治理能力得到质的提升

  福田区驻和工作组始终把党的力量挺在扶贫攻坚最前沿,在38个省定贫困村新建或修缮党群活动服务中心;在全省首创省定贫困村“微党校”;推动“特区+苏区”支部结对共建,持续强化抓好党建促扶贫的组织保障,最终形成“党建促扶贫,脱贫强党建”的良性循环。

  调研报告认为,和平县脱贫攻坚取得的显著成效,关键在于最大程度上解决了贫困村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服务群众能力意识不强、党员作用发挥不明显等问题,让党旗在贫困村高高飘扬,党建引领脱贫攻坚深入民心,农村基层治理能力得到质的提升。

  调研报告同时认为,在“十四五”乡村振兴工作中,必须进一步提升基层党组织书记素质、进一步提升党员队伍生机活力、进一步提升基层基础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基层党建制度化水平,把广大基层党员的思想、力量和智慧凝聚起来,不断巩固拓展抓党建促脱贫成果,通过建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责任制,推动各级党组织扛起政治责任,充分保障资源要素支持和制度供给,以更大力度推动乡村振兴。

  现代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

  善作善成,久久为功。福田区对口帮扶的22年里,和平县整体产业结构从1998年的自然农业占主导,演变为如今的工业与服务业占主导的现代产业结构,“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产业发展格局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乡村振兴发展实现了良好开局。

  人才振兴方面,种养殖大户、专业合作社带头人、农民企业家、乡村匠艺人才不断涌现,农民就业技能不断提高、就业渠道日益通畅;文化振兴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益深入人心,客家文化、阳明文化、红色文化等本土文化被不断发掘光大,村民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精神风貌显著提升。

  生态振兴方面,和平县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得到有效开发和保护,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组织振兴方面,乡村振兴“红色引擎”被点燃,贫困村党组织战斗力、基层党组织书记素质、党员队伍生机活力、基层基础保障水平、基层党建制度化水平均得到显著提升。(记者 朱良骏)

编辑:王营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