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深圳民政事业绘就温暖幸福画卷

发布时间:2021-01-06 来源:深圳特区报

  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

  四十载惊涛拍岸,九万里风鹏正举。深圳经济特区建立以来,民政事业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不同发展时期,深圳民政部门始终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刻把握民政领域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充分发挥民政工作在社会建设中的兜底性、基础性作用,有力服务了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绘就了一幅温暖幸福的民生画卷,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完善。基本形成了以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为基础,以临时救助为补充,与医疗、住房、教育、就业等专项救助相配套,社会力量有序参与的社会救助体系。在困难群众救助方面,深圳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是每人每月1250元,属于全国最高水平;在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方面,在做好基本生活照料的同时,深圳充分运用互联网、DNA比对、人脸识别等新技术新手段,努力为流浪乞讨人员寻亲并帮助其回归家庭。在儿童关爱服务方面,在市、区两级均成立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实现了全市街道、社区全覆盖,构建涵盖市、区、街道、社区“四级”的儿童关爱服务网络。

  养老服务业加快发展。养老服务政策体系进一步健全,养老服务和老人福利保障水平稳步提升,营造了爱老扶老、关爱老年人的浓厚氛围。目前深圳养老服务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多元供给格局;全市共有52家养老机构、263家“长者饭堂”、112家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养老床位13132张,其中护理型床位占比60%,有效满足现阶段我市老年人机构养老床位的需求;互联网、物联网、科技产品等科技助老应用走进普通百姓家庭;高龄老人津贴标准全国最高,敬老优待覆盖面全国最广,免费乘车等优待覆盖所有在深老年人。

  公益慈善事业蓬勃发展。以中国慈展会为平台,以构建现代慈善体系、打造慈善创新发展的深圳高地为目标,深圳慈善事业不断在创新探索中发展壮大、做优做强,连续五届位列“中国城市公益慈善指数”前列,被誉为全国最具爱心和最慷慨城市。

  社区治理创新深入推进。社区治理体系逐步完善,以社区党委为核心,以居委会自治为基础,以社区工作站为政务管理服务平台,由社区各类主体共同参与的基层治理新机制新格局基本形成。社区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全市已建社区党群服务中心662个,实现社区服务全覆盖,投入财政资金60多亿元实施“民生微实事”项目6万余件,通过群众“点菜”、政府提供服务的方式,快速解决社区居民身边的小事、急事、难事的同时,有效激发社区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积极性。

  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初步构建了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社会组织制度,形成了疏严有度、既有秩序又有活力的格局,在促进经济发展、繁荣社会事业、创新社会治理、扩大对外交流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作用。

  社会工作取得长足发展。出台《关于提升社会工作服务水平的若干措施》,人才队伍不断扩大,四级人才梯队逐步形成,社工运用专业优势,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慈善事业、社区建设、精神卫生、残障康复等领域发挥了积极作用。全市累计有1376个社会工作服务点及480多个社工服务项目,并实现全市662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社工服务全覆盖。

  社会事务管理改革深入推进。大力推进公益殡葬、阳光殡葬、文明殡葬,推进殡葬移风易俗改革。在全国率先建立不分户籍的基本殡葬服务免费政策。婚姻登记实现深圳“全城通办”。

   ■ 深圳特区报记者 庄瑞玉

编辑:王营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