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明实践

文明之约 全民共创 管窥创建文明城市的观澜实践

发布时间:2022-12-19 来源:晶报

  观澜街道大水田东区居民公约“册子”。

  观澜街道“我为居民办实事”公共文明提升座谈会。

  “邻里见面,主动热情微笑打招呼;……不高空抛物、不向阳台外泼水……”一本翻开的“册子”上面整整齐齐地书写着居民公约,字字清晰,朗朗上口,在人来人往的共治小区内,这样一个街头雕塑,让人无法不关注,忍不住走过去,看一看,读一读,记心中。

  这是位于龙华区观澜街道大水田东区内的一景,在大水田社区,说起“居民公约”,大家已经非常熟悉,虽非熟烂于心背诵滚瓜烂熟,但却用所言所做所行自觉遵守公约,似乎这并不是一个文字上的规则约定,而是早已刻入基因的行为习惯。

  “居民公约” “约”出文明新风尚

  “约法三章”,说起来简单,但绝不是随随便便的口头约定。早在今年6月初,大水田社区党委就开始组织党员志愿者开展前期调研,通过线上问卷、微信群讨论以及实地走访的方式,先后两轮征集群众对居民公约的看法,收集大家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对改善社区环境、提升文明素养的意见建议,形成《大水田东区居民公约初稿》。以党员包楼栋的方式,面对面和居民群众讨论公约初稿,充分考虑老年人、外来务工人员等群体的需求,多次征集、反复打磨,完善公约内容、丰富公约内涵,确保公约符合大多数人的期待。

  居民公约的推行看似社区工作的一小步,更是人文社区建设迈出的一大步。大水田社区创新居民公约 “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表现形式,引导居民 “约法三章”,广泛参与社区自治,有效调解改善邻里关系、共筑友爱和睦家园,以点带面,“约” 出崇文重教、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文明新风尚。

  设公约,也可共商议。在黎光社区,社区党委则以居民需求为导向,探索建立“创文板凳议事会”制度,以“拉家常”的方式,对巡查发现的问题交流探讨,共商解决方案,推进问题落实整改,实现大家事、大家议,探索出一条共建共治、全民参与的社区治理和文明城市创建的新路子。

  创建文明城市,切实解决城市发展难题、治理顽症,是检验城市治理水平的一块“试金石”,也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理念的生动实践。而观澜的实践,始终围绕一个“民”字展开,这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浸染,于细微之处见真章。

  文明为民 人人不做旁观者

  观澜街道深知,作为城市的主人和细胞,市民最了解城市的肌体,因此也最有发言权,文明城市创建就应该调动起市民群众的积极性,汇聚起他们的智慧和力量,使其成为参与者、行动者、点评者,而不是旁观者。

  例如,街道建立的“五个一”文明创建长效工作机制。以坚持“文明众筹、文明共享,引导市民当文明创建主角”为工作理念,成立由社区工作人员、公共文明促进会会员、社区热心居民等组成的文明实践督导员队伍,以发现公共文明建设问题、开展公共文明建设宣传、提升公共文明建设水平为工作目标,开展社区不文明“找茬”“共建文明观澜”宣传、“公共文明你来讲”入户行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公共文明提升座谈会、“公共文明服务评选”等活动。

  观澜街道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开展创文工作的中心,坚持“创文工作的深度与广度取决于人民群众的参与度”。不仅开展了线上创文知识线上有奖问答活动,倡导居民争做文明使者,线下则采用派发创文宣传单、小礼品,及利用电子屏幕和智能小喇叭宣传等方式,引导广大居民群众共同参与文明创建。与此同时,街道推出了“积分宝库”兑换机制,志愿者通过参与社区卫生清洁、交通劝导、疫情防控等志愿服务累计相应分值,换取心仪的礼品,让每一次志愿服务都有“回音”,也让市民参与创文更加有热情和信心。新就业群体力量也被充分调动起来,外卖骑手发挥走街串巷的优势,化身“街头巡逻员”“交通劝导员”“流动宣传员”,将文明“派送”到千家万户。

  都说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城市因人而聚,美好的生活必定也是文明的。西方诸多文字中的“文明”一词,都源自拉丁文的“Civitas”(城市),这并非偶然。而一座城、一条街道、一个社区逐渐变得美好,文明也并非偶然,一定是这个城区里的每一个人、每一项服务、每一条措施都同向而行。(记者 赖良青/文 曾广霖 舒灵昕/图)

编辑:王营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