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名称
所在位置:首页 > 文明评论
凝心聚力铸辉煌 协商先行勇担当
发表时间:2020-09-02 来源:深圳特区报 字体:[][][] [打印] [关闭]

  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也是深圳市政协成立30周年。1990年12月21日,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政协深圳市第一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隆重召开,在市委强有力的领导下,深圳政协事业扬帆起航,开启了深圳民主政治建设新篇章。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中央政协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深圳政协面临新定位肩负新使命,又进入了奋发有为的崭新时代。

  三十年栉风沐雨,市委始终重视政协工作,切实加强对政协的领导,先后三次召开政协工作会议,出台一系列加强和改进政协工作的文件,人大、政府及有关部门大力支持政协工作,在全社会形成关心、支持和促进政协工作的良好氛围。三十年峥嵘岁月,市政协始终与特区历史进程相伴随,始终与党政工作合拍、与人民利益同向,始终坚持开拓创新、埋头苦干、赓续奋斗,推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深圳与时俱进、完善发展,探索出具有时代特征和深圳特点的人民政协事业发展道路,绽放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无穷力量和绚丽光彩。

  在成立之初,面对深圳“姓资姓社”之争和“特区不特”的政策之忧,市政协紧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步伐,坚持把政协章程与深圳经济特区特点紧密结合,积极推进深圳民主政治建设。以周溪舞同志为代表的一届市政协以闯出特区政协特色为己任,迅速搭建起深圳政协工作的整体框架。在林祖基同志带领下,二届市政协积极推动各区成立政协,形成市区联动、一体发展的政协工作格局。

  进入新世纪,面对特区优惠政策逐渐变成普惠制的形势,面对土地、人口、资源和环境“四个难以为继”的瓶颈,市政协接续奋进,围绕中心履职尽责,为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智慧力量。以李容根、李德成同志为代表的三届市政协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密切与党委、政府工作联系,开展专题议政,提升履职实效。在李德成、王顺生同志带领下,四届市政协把促进发展作为履行职能的第一要务,围绕市“十一五”规划制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和发展方式转变、深化深港合作等重大问题建睿智之言、献务实之策。

  2010年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按照中央对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新部署新要求,市政协牢牢把握性质定位,强化制度创新、实践创新,推动人民政协由民主建设平台逐渐向专门协商机构转变。以白天、王穗明同志为代表的五届市政协,创新打造“委员议事厅”“委员社区讲堂”“深圳口述史”等协商议政品牌。在戴北方、林洁同志带领下,六届市政协持续擦亮政协工作品牌,创新开展“立法协商”“书香政协”等工作,立足先行示范,对标中央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目标要求,积极谋划政协方向,以走在前列的标准,高质量推动政协工作再上新台阶。

  以特别之为立政协之位

  深圳政协诞生于改革开放的最前沿,虽然起步较晚,但工作起点高。成立之初,市政协就把闯出特区政协的特色作为工作目标,坚持高标准、高站位,努力当“排头兵”。历届政协狠抓固本强基工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履职水平不断提升,组织工作机构不断完善。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市政协成立联络工作委,在市委批准下建立了市政协机关党组和专门委员会分党组,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两个全覆盖”。市政协委员由一届的249人增加到现在的近500人,工作领域不断拓展,人员结构逐步走向年轻化、知识化,政协工作逐步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轨道。

  实践的发展总是离不开理论的指导。早在1994年,市政协联合《人民政协报》首次举办全国性的政协理论研讨会,2006年深圳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成立,2008年全国政协理论研究会首个研究基地落户深圳,此外,全国政协多次在深圳组织理论研讨活动。良好的理论研究环境和氛围,有力提升了政协委员和政协干部队伍的理论素养和履职能力,为深圳政协工作的创新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全国政协召开的地方政协工作经验交流会,深圳政协三任主席四次登台介绍经验,为地方政协工作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提供了“深圳样板”。

  毗邻港澳,对深圳政协发挥好团结统战作用提出了更高要求。市政协立足特殊区位,利用地缘人缘亲缘优势,邀请港澳各界人士来深考察交流,举办“深港人民心连心”“同心耀中华”深港青年文化交流艺术季、“新文化、新旅游、新澳门”深澳创意周等系列文化交流活动,增进港澳同胞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成立市政协历届港澳委员联谊会,引导港澳委员发挥“双重积极作用”,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深港澳合作共赢发声出力,丰富“一国两制”新实践。

  高起点进步,高标准追求,是历届市政协延续的传统。面对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建设重大历史机遇,市政协聚焦使命任务,谋划发展蓝图,提出将深圳政协打造成“加强党对政协各项工作领导的坚强阵地、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精彩样板、广泛凝心聚力增进共识的模范平台、人民政协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示范窗口、政协组织助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典范城市”,形成与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目标相匹配的工作新格局。展望未来,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市政协将继续以特别之为立政协之位,在推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上走在最前列。

  以改革之魂开协商之道

  改革创新是深圳的根和魂,也是融入深圳政协骨子里的基因密码。30年来,在崇尚创新、宽容失败的特区文化熏陶下,市政协积极探索,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注入创新元素。率先开发建设提案网络管理系统,创新开展大规模民主评议,实施委员年度履职评定,创办“委员(社区)讲堂”,建立健全提案工作全流程工作机制,探索开展立法协商工作……一次次探索、一项项改革、一个个举措,推动政协工作更具时代特征、更富深圳特色。

  协商是政协的主责主业,“搭台”是主要工作方式。如何搭好协商的“台”,让民主协商更好服务城市发展?

  东门老街改造,有的住户不理解不配合,政协邀请政府部门官员、设计单位工程师、业主和商户代表一起讨论协商后大家消除疑虑,达成共识,改造工程得以顺利进行。这是发生在1998年市政协组织“政协论坛”的一次以协商凝聚共识的成功案例。早在1994年,市政协与深圳电视台合作开设的政论谈话类电视专题节目——“政协论坛”,首开政协民主监督与新闻舆论监督结合的先河。25年来,“政协论坛”先后围绕东门老街改造、社区健康服务、中小学课业减负等热点问题,播出968期,总播时超过480小时。进入新时期,为更好推进“开门议政”,市政协创办了“委员议事厅”,将协商平台搬到市民中间,通过政协委员“讲”、专家学者“议”、政府部门“答”,搭建起具有鲜明时代气息的议政建言多维空间,为培育城市协商民主氛围添砖加瓦。自2014年创办以来,“委员议事厅”已成功举办了67场,在市民中引起了强烈反响。

  探索政协参与立法协商有效途径,助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是市政协创新协商民主实践的一个重要举措。早在一届市政协,就围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关法律法规开展协商。在深圳提出建设一流法治城市战略目标后,市政协连续三年提出“一流法治”建设的1号提案,助力深圳法治建设。2016年,市委出台在市政协开展立法协商的文件,确立了在市委领导下,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三方相关部门参与的立法协商工作机制,建立由法律专业人士构成的咨询委员队伍,先后围绕食品安全监督条例、知识产权保护条例、出租屋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开展协商,且协商意见80%以上被采纳,在推动深圳法治中国示范市建设中做出了积极的政协贡献。

  以质量之尚强履职之效

  从2019年开始,深圳企业家有了自己的节日——每年的11月1日被定为“企业家日”。这一深圳法定节日的诞生,和市政协《关于促进深圳民营经济发展的建议》的市长领衔督办重点提案息息相关。

  这样的例子并不鲜见。市政协关于食品安全与安全保障管理创新的建议案,直接推动了深圳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改革,对全国食品安全体系的完善起到了积极作用;市政协重点提案和重点协商,直接推动了我市出租车企业增值税每车征收基数下降40%,每年为全行业直接减负3000万元……这些都是市政协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履职缩影。30年来,在不同历史的时期,市政协先后围绕深圳国有企业改革、推进深圳“二次创业”、推动特区一体化建设、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深港合作、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强区放权、前海开发开放等全市重大决策和重点工作,通过建议案、提案、调研视察、专题协商等方式议政建言,其协商成果有的被采纳融进党委政府的施政措施,有的直接促成有关党政部门相关举措的出台。

  上述履职成效的取得,来源于市政协一直以来坚持以质量为导向,不断完善制度机制,推进履职能力建设,实现政协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发展。市政协立足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发展自己,善于学习借鉴先进经验,把成型的创新成果及时用制度规范固定下来,形成覆盖政协党的建设、履职工作、组织管理、内部运行等方面的制度体系。

  以提案工作为例。提案工作是政协的全局性工作和基础性工作,六届市政协以提案工作制度机制建设为突破口,探索编制提案工作清单,并在清单数据基础上,形成提案工作质量指标体系和评价办法,实现了提案工作全流程清单化,使提案写得好不好、办理效果行不行一目了然。实施提案工作清单以来,每件提案当年完成事项从1.6项提高到4.27项,提案工作提质增效显著。这一创新成果也被全国政协吸收,写进了全国政协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提高提案质量的意见》,全国推广。

  政协委员是政协工作的主体,历届市政协着力加强和改进委员联络服务管理工作,不断提高履职实效。特别是六届市政协以来,按照“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守纪律、讲规矩、重品行”要求,推进委员学习培训和履职考核全覆盖,出台履职管理办法,完善委员述职、通报、退出等机制,开展履职考核,在全市设立59个“委员之家”……一系列务实举措,有效激发了委员履职热情,强化了委员责任担当,提高了委员履职能力和水平。

  以为民之心彰政协之情

  人民政协为人民。市政协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履职思想,深怀爱民之心,多办利民之事,在为国履职、为民尽责中彰显了政协的责任担当。

  梧桐山隧道收费高,总堵车,委员们通过提案、视察,推动梧桐山降低30%收费并开通盘山公路;投资数千万的深圳湾栈道“烂尾”,委员通过大会发言推动工程建设完工;针对医疗服务机构设置不均衡、基本药物制度建设滞后等问题,市政协围绕推进医药卫生改革开展专题协商、监督视察,市委主要领导对协商成果作出批示,有力促进了公立医院药品集团采购改革、基层医疗集团建设、异地就医联网结算等工作……

  历届市政协先后就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菜篮子工程建设、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加强出租屋管理、水环境治理等重大民生课题,组织开展调研视察和专题协商活动,提出意见建议,推动相关问题解决。30年来,委员们共提交提案16245件,上报社情民意信息2400余篇,内容涉及饮用水源保护、民办教育发展、基本生态控制线管理、医疗市场整治、口岸通关等等,件件系民生、事事联民意。

  讲好深圳故事、弘扬特区精神,是市政协一直关注的重点工作。从2014年起,市政协创新开展大型文史工程“深圳口述史”,邀请特区建设者讲述特区创办以来的追梦、圆梦故事,推出《深圳口述史》系列著作和11集电视纪录片,生动再现了改革开放第一城筚路蓝缕的成长记忆,充分反映社会各界接续奋斗的精神风貌。市政协还高标准建立深圳市政协文史馆,进一步发挥政协文史“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作用,积极为新时代深圳改革开放再出发鼓与呼。

  委员们踊跃捐款捐物累计约4.43亿元,报送疫情防控类提案及社情民意信息100多条,23名机关干部下沉到基层参与一线疫情防控……数据的背后是特区政协人30年来积极履职、服务社会的不变初心。

  更好服务社会,既是人民政协的优势所在,也是人民政协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与政治责任。30年来,在98抗洪、抗击非典、汶川大地震、脱贫攻坚战等重大斗争、重大考验中,市政协始终坚持与人民在一起,全力投身第一线,以实际行动诠释政协的责任和担当。今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市政协迅速行动、全面动员,广大政协委员第一时间响应倡议,全力投身医疗救治、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一线,除了捐款捐物、建言献策,还持续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和政策宣传,凝聚抗击疫情共识,为全市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回首来路不改初心,扬帆新程虽远不怠。站在新的历史节点,深圳政协将在中共深圳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认真落实中央、省委政协工作会议精神,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更加高昂的精神状态、更加开拓创新的工作举措,继往开来、砥砺前行,阔步前行、同舟共济,以先行示范的使命担当,推动新时代人民政协工作走在最前列,为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贡献政协智慧、政协力量,为推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 深圳特区报记者 周元春 通讯员 孔祥龙 苏轩绵

责任编辑:陈昕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