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明风尚 > 志愿服务

外籍志愿者:“想做些事,回报深圳对我们的帮助”

发布时间:2021-06-28 来源:深圳特区报

  

  6月24日下午,深圳普降暴雨,但在南山区科技大厦辅楼疫苗接种点依然人头攒动,人群当中,一位身材高大,戴着一顶爵士帽的志愿者显得格外“嬉皮”,他半边身体几乎全被雨水打湿,但依然不断绅士地做出“请”的手势指引现场人群有秩序地排队。

  他是来自荷兰的外籍志愿者约翰内斯·布尔茨,仔细观察,像他一样的外籍志愿者还有好几位,他们和社区志愿者一道举着牌子,用不太流利的中文提醒着每个人扫描二维码。

  据悉,在深圳团市委向全市团干部、团员青年、志愿者发出最全面动员令和招募令后,各级各领域共青团组织“闻令而动、起而行之”,不仅创建“深港青年志愿服务队”,还依托南山区招商街道、蛇口街道、粤海街道等外籍人士聚居地组建国际志愿服务队,吸纳300多名外籍志愿者重点参与服务。

  截至目前,深圳已累计动员团员青年、志愿者超过22万人次。全面进驻全市社区小区、核酸采集点、疫苗接种点等点位数千个,累计开展志愿服务项目14521项,贡献志愿服务时长超过80万小时。

  “想做些事,回报深圳对我们的帮助”

  来自加拿大的苏珊目前是深圳蛇口国际学校的一名老师,苏珊告诉记者,她上周刚接种完第二针疫苗就加入了志愿者队伍。“一开始想预约第二针疫苗很难,后来蛇口街道境外人员管理服务中心帮助外国人组队预约我们才有机会打上疫苗,这让我很感动。”苏珊说,正因为受到很多帮助,她也希望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来回报这些帮助,现在学校在放暑假,她很高兴有时间多帮忙。

  和多位外籍志愿者交流后记者发现,他们被“志愿者之城”感动的同时,也期待用自己的行动帮助更多的人,为这个称呼增添一份荣光。“我在这里生活很久了,招商街道为我们外籍居民办事提供了很多指引和服务,我们也想为这里做些事。”61岁的约翰内斯·布尔茨已经在深圳生活了13年,受到这座城市的影响,他早在一年前就加入了志愿者队伍,去年疫情期间,精通多国语言的他便开始帮助社区翻译相关信息。

  “这里的组织是如此井井有条!”

  “这里的组织是如此井井有条!”苏珊对中国对深圳如此高效的防疫能力感到震惊,她说,加拿大没有中国这样庞大的人口规模,因此这里有序、平稳的组织安排让她印象深刻。“记得我们第一次做核酸检测时,还花费了比较长的时间,但短短几天之后,测核酸的便利程度就大大提高了,一次比一次快。”

  来自墨西哥的索菲亚是深圳大学的一名留学生,疫情之初她也十分恐惧,但现在她感到很安心。“现在深圳将疫情处置得非常好,有了疫苗,也有了治疗方法,还有什么好怕的呢?”

  与此同时,来自罗马尼亚的保罗看到了医护人员没日没夜的辛劳,“我希望通过志愿服务分担一部分医护人员的辛苦,让他们轻松一些。”保罗说,深圳对这次疫情反应迅速,要求佩戴口罩、安装测温设备等防疫措施在短时间内迅速行动,有效遏制了疫情的蔓延。

  “志愿服务把人们团结起来”

  “打开这个”“让我看一下”“谢谢”这是保罗在做志愿服务中最常用到的词句。来到深圳6年,保罗有一家自己的技术咨询公司,虽然中文还说得不算流利,但这并没有阻挡他投身志愿服务的决心,用这些简单的词汇引导人们扫码排队,再加上一点手势,他完全可以胜任这项工作。

  约翰内斯·布尔茨则在此次志愿服务中感受到浓厚的“社区的感觉”,平日他就非常喜欢街道组织的让中外居民有更多互动机会的活动,这次疫情期间的志愿服务让他更深地体会到街道互助友好的氛围。他提到,在荷兰做志愿者是很平常的一件事,从小接触的志愿氛围也让他相信志愿活动是一个把人们团结起来的好方法。(记者 宁若鸿 黄子芸)

编辑:sz_tianx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