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名称
所在位置:首页 > 文明风尚 > 文明旅游
深圳描绘高质量发展生态底色
发表时间:2020-10-13 来源:深圳晚报 字体:[][][] [打印] [关闭]

 

▲碧空如洗,深圳湾水清岸绿。

  鹏城十月,秋高气爽。从大沙河畔到深圳湾,绿水盈盈,碧波荡漾;从梧桐山到仙湖植物园,树木映翠,生机盎然。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征程展示新作为。近日,深晚记者从深圳市生态环境局获悉,近年来,深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努力探索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并进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了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的高水平保护,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展现出了新作为。

  推进大气环境治理

  1至8月空气质量全国第四

  有一种蓝叫“深圳蓝”,这是一种通透清澈的蓝。在大气环境治理方面,近年来,深圳推出了一系列全国领先的治理措施:率先在全国实现公交车100%纯电动化,率先推动泥头车纯电动化,率先实施轻型车国六排放标准,治理大气污染。

  今年以来,深圳通过奖励补贴淘汰老旧车3.12万辆,检查检测柴油车和老旧汽油车近3万辆次。与此同时,完成453家挥发性有机物(VOCs)重点企业综合整治和14台天然气锅炉低氮改造。

  随着系列环境治理工程的落实,深圳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提升。深圳市生态环境局提供的数据显示,上半年,深圳PM2.5浓度为18.5微克/立方米,达世界卫生组织第二阶段标准;臭氧评价浓度为107微克/立方米,比去年同期下降10微克/立方米。1至8月,深圳PM2.5累计平均浓度降至16.3微克/立方米,创同期最好水平;深圳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四。

  着力改善水环境

  全市310条河流水质全面提升

  “污染在水里,根源在岸上。”与大气环境治理思路异曲同工,近年来,深圳还着力改善水环境。近日,深晚记者走访深圳河发现,今年以来,深圳河流域出现了基围虾、黑脸琵鹭等标志着生态环境变好的“指示性生物”。昔日“黑臭”水体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清澈的河水和沿岸葱郁的绿植。

  “2007年我第一次到深圳河调研,河里除了漂浮物,看不到任何生物,河水又黑又臭。”市人大代表李继朝在接受深晚记者采访时表示,去年,他到深圳河调研发现,河岸边已闻不到一点臭味。“不仅臭味消失了,河里还游弋着许多鱼群。”李继朝说。

  深圳河是深圳治水的缩影。深晚记者从深圳市生态环境局获悉,今年上半年,全市310条河流水质全面提升,国考省考断面水质全面“提优消劣”。截至6月底,深圳河河口、坪山河上垟、观澜河企坪水质断面达到Ⅲ类。全市159个水体、1467个小微水体稳定消除黑臭,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保持100%。

  建设固体废物处置设施

  推进“无废城市”建设

  生态环境提升的同时,深圳还将固体废物管理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环,建设固体废物处置设施,全力推进深圳“无废城市”建设。

  在深圳申佳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车间,各式机器轰隆隆地运转。经过多级分拣、振动压滤、双级脱水等工序,各类废弃的工程渣土、泥浆逐步变成可再生利用的建筑用砂、建筑陶瓷等材料……这是深圳建筑废弃物实现资源化利用的场景,也是深圳落实“无废城市”建设试点的一个发力点。

  深圳自2019年5月入选全国“无废城市”建设试点以来,围绕生活垃圾等六大类固体废物和制度、技术、市场、监管四方面保障措施,系统构建58项建设指标,设立100项建设任务。截至今年9月中旬,深圳已初步完成30项年度指标,占总数58项的52%;已完成50项年度任务,占总数100项任务的50%。目前,全市生活垃圾分类收运系统覆盖率、医疗废物收集处置体系覆盖率等6个主要指标达100%,生活垃圾填埋量实现趋零填埋,房屋拆除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98%。

  深晚记者从深圳市生态环境局获悉,下一阶段,深圳将对标国际一流,建立先行示范的生态环境现代化治理体系,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努力把绿水青山的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经济发展优势。具体的目标是,2020年地表水水质优良率高于28.6%,全面消除劣Ⅴ类水体,空气质量指数(AQI)达96%以上,PM2.5浓度控制在25微克/立方米以内。

  深圳晚报记者 吴洁


责任编辑:陈昕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