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明风尚 > 文明创建

生态生产生活协调发展的美丽画卷

发布时间:2020-09-15 来源:深圳特区报

  驿站上方的龙门吊勾起茅洲河畔的工业记忆。

  记者从深圳市水务局了解到,长约13公里的茅洲河碧道试点段已经基本完工、正在进行最后收尾工作,将在近期正式开园。这段深圳最先建成的碧道工程,拉开了深圳千里碧道建设的序幕。近日记者走进茅洲河碧道试点段,提前为读者探营。

  门户湿地主题公园:勾起茅洲河畔的工业记忆

  来到茅洲河与支流塘下涌的交汇处、茅洲河右岸门户湿地主题公园,首先吸引记者目光的,不是蓝天白云下缓缓流过的河水,不是一边漫步一边觅食的苍鹭,也不是草长莺飞、微风拂面的河堤两岸,而是传递着浓浓工业风的三座大型龙门吊。

  龙门吊也叫门式起重机,主要用于货物装卸作业。穿过这巨大的“金属门框”,就好像从繁忙的都市生活走进了一派生态画卷。而横梁上“安全生产、严禁超载”几个大字又让人仿佛回到了机器轰鸣的生产车间,悬吊在湿地之上、有着大大的落地窗的驿站才把人们拉回了现实。

  就在马路对面的一家工厂门口,一位老师傅告诉记者,这几座龙门吊原本是他们厂里的生产设备,河流整治、征地拆迁后留在了原地。

  “看到河水一天天地变清,我们也感到很欣慰。”

  茅洲河流域管理中心主任曾亚向记者介绍,茅洲河碧道设计坚持生态原则、因地制宜,比如这一处“悬亭静泊”驿站将作为供游客休憩的咖啡馆与大家见面,特别保留了场地内原有的龙门架,形成别具特色的门户标志,也成为引领湿地路径系统的龙头。“茅洲河两岸原本就有许多工厂,我们通过这种方式唤醒人们的工业记忆,并形成生态景观和休憩活动的复合共生。”

  从驿站走出来,蜿蜒曲折的栈道穿梭在雨水花园与滩涂湿地之间,好像用一根线将二者紧密缝合,并围合出大大小小的活动空间,满足周边居住及工作人群的活动需求。而湿地以松岗水质净化厂处理后的中水为水源,选用花菖蒲、千屈菜等本地水生植物和柳叶马鞭草、蓝雪花等观赏草穿插种植,利用高差和生物净化原理,对水质进行多层次的过滤净化。“经过多次循环净化后,出水就可以达到人可接触用水,保证市民亲水、玩水的安全性。丰富的植物群落本身,也将成为景观科教乐园。”

  亲水活力公园:与龙舟文化相辅相成

  在门户湿地主题公园上游不远,就是茅洲河上的制高点——洋涌河水闸。这也是观赏两岸风景的绝佳之处。登高望远,可以眺望茅洲河的一江春水和两岸风华——左岸是正在收尾的亲水活力公园,右岸则是茅洲河碧道试点段中的“先行段”——已于去年率先建成的燕罗湿地公园、茅洲河展示馆、啤酒花园等。

  茅洲河展示馆记者已经参观过几次,每一次都深深地被深圳治水之路的艰辛和不凡所感染。这座展示馆所在的大楼,原本是一座有40多家小、散、污、危企业聚集的工业楼,有关部门将其升级成环保和互联网产业聚集的高新产业园,同时将一层改造为茅洲河展示馆,并拆除了厂区原本的围墙,不仅让参观者可以便捷地进出,也让茅洲河的美景渗透到展示馆,别有一番意义。

  啤酒花园的名字源自周边的青岛啤酒厂。顾名思义,啤酒花园期望通过与啤酒厂的工业旅游联动开发,将啤酒文化延伸到茅洲河畔。“虽然目前尚未运营,但开敞的大平台、堤外滨水区域都将成为未来啤酒主题活动非常合适的场地,建成产业文化的示范点。”曾亚说。

  在茅洲河右岸,正在进行收尾工作的亲水活力公园也蓄势待发。这处水面,正是每年端午节茅洲河龙舟赛的举办之地。因此,设计提取龙舟形态要素,通过推拉、组合、演绎,形成一个个流线型团状绿岛,好似千帆竞发,与龙舟文化相辅相成。

  亲水活力公园里,有好几处节点都让记者相当期待。其中,本月内将完工的“燕几之翼”以七巧板为原型,建构观景平台、探索空间、妈咪咖啡厅和遮阳亭架的复合体。“燕几之翼将是一座‘立体’游乐园。比如,家长们坐在咖啡厅里,就能通过落地窗和玻璃地板,可以看到在户外、楼下玩耍的孩子。”

  建设进度更快的“碧道之环”造型独特。这是一座融合科普、教育、便民服务于一体的地标式建筑,并与旁边的梯田湿地、水下森林等景观融为一体,与对岸的赛艇训练场遥相呼应。记者登上楼顶遥望茅洲河及两岸湿地,也是一番绿水青山的美好景色。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大约在“燕几之翼”和“碧道之环”之间,有一片宽敞的阶梯平台,可容纳上千人。未来,音乐会和其他形式的舞台表演都可以在此处举行,成为茅洲河上一处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设施。

  今年我市将完成16段试点项目建设

  高质量规划建设万里碧道是广东省委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之一,也是广东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大创新举措。

  记者从有关方面了解到,广东省人民政府近日正式批复了《广东万里碧道总体规划(2020-2035年)》,提出将着力构建“湾区引领、区域联动、十廊串珠”的万里碧道总体布局。到2022年,广东将建成5200公里碧道,珠三角地区率先初步建成骨干碧道网络,万里碧道成为广东靓丽的水生态名片;到2025年,建成7800公里碧道,全省重点河段碧道基本成形。我省还将重点建设10条省级骨干特色碧道,深圳现代都市示范碧道名列其中。

  根据我市碧道建设计划,2020年底,全市将完成包括茅洲河碧道试点段(宝安段、光明段)、大沙河碧道等在内的共计16段试点项目建设;到2022年,全市完成500公里碧道建设任务,水生态系统步入良性循环;到2025年,全市将完成1000公里碧道建设任务,在全省率先全面完成碧道建设目标。

  “碧道建设及其规划是一项开创性工作,需要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完善。”深圳市水务局负责人表示,茅洲河碧道的建设围绕深圳市碧道总体规划提出的“安全的行洪通道、健康的生态廊道、秀美的休闲漫道、独特的文化驿道及绿色的产业链道”五大系统构建,是水产城共治,生态、生产、生活协调发展以及深圳千里碧道建设的探索。而茅洲河碧道试点段对于我市进一步总结经验,大力推广碧道建设有着重要意义。通过茅洲河的先行实践,我市将努力实现区域社会经济的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充分激活与释放流域的生态及空间价值,最终绘就一幅“碧一江春水,道两岸风华”的壮丽画卷。

  ■ 深圳特区报记者 方胜 文/图


编辑:sz_tianx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