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明风尚 > 道德模范

代战友尽孝30年 赡养7位烈士父母

发布时间:2022-11-14 来源:深圳特区报

  为了战场上的一句诺言,他卖掉房产,筹资200多万元,主动承担起4位独生子烈士的7位父母的赡养义务,30年如一日从未间断,直到2016年最后一位老人去世。

  为了坚守的一份信念,他从功勋在身的退伍军人,变身红色文化传承者,创作出版发行了10余本传承红色文化的书籍,退休后加入龙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团,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

  他是退伍老兵孙卓清,他的事迹短短三天全网点击量超过260万次,打动了无数网友。日前,2022年第四季度“中国好人”广东省候选人出炉,孙卓清获选诚实守信好人候选人。

  一份坚守了30年的承诺初心

  “老科长,如果你有幸活着回去,请一定要到山东莱芜,去看看我的母亲。我如果牺牲了,就剩她一个人,无依无靠。”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一次边境防御作战中,孙卓清与战友们一同冲上了前线,年仅19岁的战士孙守功,右腿负伤、指头断裂,仍执意不下火线。孙卓清带着录音机,在战场上含泪记录下战士们的临终遗言。

  孙卓清于1967年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当兵的第二年就入了党。因为文笔出众,入伍后的孙卓清,开始从事军队政工工作,工作职责类似战地记者。虽然从事政工工作,但孙卓清在战场上冒的险一点也不比普通士兵要少。“每个部队打主攻,我都要跟着到前线,做好干部的模范作用。战场就是试金石,战士看你干部的行动。”孙卓清说。

  在一次次战役中,目睹战友们的牺牲,孙卓清暗自发誓要替战友尽孝,以慰藉烈士的英魂。这份承诺,孙卓清一守就是30年。

  战争结束后,孙卓清将70多名烈士的骨灰一一送回他们的家乡安葬,并将临终遗言、生前录音带给他们的父母。来到山东,看到孙守功母亲抱着遗像泣不成声,他情不自禁地跪下:“从今往后,我就是您的儿子!”此后,他又将在前线牺牲的战士名单仔细排查,找出了另外3名烈士留下的6名失独父母。

  30年来,孙卓清带领烈士安置小组走访了100多户贫困山区的烈士家庭,主动承担起4位独生子烈士的7位父母的赡养义务。每年他都横跨山东、河南、江苏、甘肃四省去照顾看望他的“父母们”,30年如一日从未间断。

  30年来,孙卓清的经济条件并不宽裕,但每月固定寄给“父母们”的生活费必不会少。入不敷出的时候,他甚至卖掉自己的住房,向战友们筹集资金,倾其所有接济老人,为老人们修缮房屋、入院就医、聘请护工等先后花费近两百万元。直到2016年送走最后一位老人,孙卓清用实际行动兑现了自己的庄严承诺。

  一份传承了50多年的红色信念

  回忆起参军入党的初心,孙卓清说:“从1967年参军那一天起,我就发誓,要在部队干出成绩来,为国防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从一开始,我就非常坚定,这意味着把自己的一切交给党组织,为完成使命,终生奋斗!”在部队期间,他先后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5次。

  1988年10月,孙卓清退伍转业,在新的工作岗位上,他依然保持军人本色,吃苦耐劳、能做敢干,带领公司不断发展壮大。同时,军人品质造就了他秉公办事、刚正不阿的管理原则,作为国营企业干部,孙卓清清正廉洁。生活中,除了生活必需,收入几乎都用于赡养英烈父母。

  如今,年逾古稀的孙卓清,仍步履不停。在龙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团、龙华退役军人事务局组建的“红色讲师团”等都能见到他活跃的身影。

  “在战场上,我们有一句口号,就是‘要把生的希望留给战友’。所谓‘好人’,就是心中要装着别人,装着群众,凡事不能只考虑自己,而要以广大群众的利益为奋斗目标。”谈起自己入选“中国好人”广东省候选人,孙卓清说道。(记者 杨明铭 樊怡君)

编辑:王营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