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我们的节日

当历史文脉碰上“青春深圳”

发布时间:2023-05-19 来源:深圳特区报

  “浑融中西 绚彩华丽——清代广东金属胎画珐琅特展”深受大小观众喜爱。

  昨日是“5·18国际博物馆日”,深圳奉上一系列文化大餐,以飨市民。伴随着国潮复兴、文旅繁荣,近年来,博物馆越发受到百姓的喜爱与关注。深圳的文博事业亦驶上了发展快车道,博物馆新场馆建设如火如荼,重磅大展常常是观者如云,预约拼手速。深圳博物馆、南山博物馆、金石博物馆、望野博物馆……各种国有、非国有博物馆在深圳厚实的文化沃土上蓬勃生长,和谐共生,共同建构着深圳人精神文化生活的版图,同时供养着深圳欣欣向荣的文创产业。

  “5·18国际博物馆日”深圳主会场活动启动仪式昨日在深圳博物馆历史民俗馆举行。深圳文博界咸集欢聚于斯,共襄盛大节日。平均年龄32.5岁的“青春深圳”与源远流长的历史文脉碰撞,一场闪耀着创新火花的文化创意之旅就此开启。2023年度国际博物馆日以“博物馆、可持续性与美好生活”为主题,旨在强调博物馆作为社会中受信任的机构和重要因子,具有独特的地位,可以创造联动效应。深圳主会场系列活动在紧紧围绕主题的同时,积极发挥自身特色。

  “文博游”成城市文旅“流量密码”

  国际博物馆日当天,深圳博物馆推出了3个高质量专题展览:以展出广东铜胎画珐琅文物精品而呈现十八世纪中西文化与贸易交流面貌的“浑融中西 绚彩华丽——清代广东金属胎画珐琅特展”,以展出热河生物群代表性化石标本而重现白垩纪时期独特陆生动植物组合和生态环境面貌的“重返白垩纪——热河生物群特展”,以及荟萃全国各地博物馆优秀文创产品的“天工人巧日争新——第二届全国文化创意产品推介展”。展览现场,参观者络绎不绝,在美轮美奂的胎画珐琅前驻足不前。“缤纷而有静气,让人感动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观众何先生说。

  今年随着旅游经济回暖,博物馆成为游客参观的好去处。据携程近期发布的数据来看,截至5月15日,今年预订量最高的景区类目中,博物馆展览馆超过动物园、主题公园,从去年第四名跃升至第一。五一假期仅深圳博物馆参观总人数逾7.7万人,文博游已成为不少游客的假日出行必选。记者了解到,五一假期,深圳博物馆就成为了来深游客打卡地之一。正在展出的“钟鼎铭盛世——中国古代青铜文明”展览,为观众们重现青铜时代的熠熠星辉。该展览系深圳博物馆携手上海博物馆共同举办,撷选上海博物馆藏青铜精品,包括不同器型、功能的青铜器与造型奇特、纹饰瑰丽的各类青铜珍品。其中,近半数文物为首次展出或从未著录,带铭文的青铜器达77件。

  高质量的文博展览正在成为城市文旅产业的重要“引擎”之一。博物馆粉们打着“飞的”看展览已经不算新闻。2022年,“永恒的面孔——古埃及的黄金木乃伊”展览在深圳市南山博物馆展出。展览中来自约公元1世纪“希腊-罗马”时期埃及的8具黄金木乃伊,让观众趋之若鹜,预约名额几乎场场爆满。在40天左右的展期里接待来了97236名参观者,其中不少来自粤港澳大湾区、全国。如今该馆正在展览的“晋国六百年——山西文物精华展”也在22天的展期里迎来了3.6万多名观众。顶流展览犹如一张张靓丽的城市文化名片,吸引着四方来客。

  国有、非国有博物馆和谐共生

  据《广东省2021年度博物馆事业发展报告》(下称《报告》),截至2021年末,深圳博物馆总数达59家,居全省第二,占全省博物馆总数的16%。深圳共有国家一、二、三级博物馆10家,定级博物馆数量在广东省排名第二。其中,国家一级博物馆1家,二级1家,三级博物馆8家。深圳博物馆拥有珍贵文物5444件/套,在2021年广东省博物馆馆藏珍贵文物数量排名中位居第三。

  根据《深圳市文体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中提出的明确建设目标:到2025年,全市博物馆总数达到100家。博物馆之城——深圳,呼之欲出。深圳各类博物馆异军突起,涵盖历史文化、革命纪念、自然科技、艺术、民俗等多种类别,其中不乏全国独有的博物馆,例如首个域外古代佛教造像艺术的专题性博物馆——梵亚艺术博物馆。值得一提的是,深圳是国内非国有博物馆起步较早的城市之一,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培育,涌现出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民间博物馆。

  在“5·18国际博物馆日”当天,深圳的非国有博物馆也齐齐发力。深圳望野博物馆在这一天特别推出《握剑——血气千年》古代剑器特展。古代剑器特展共展出深圳望野博物馆馆藏青铜剑22件(套),主要以春秋战国时代的青铜剑为主线,借此展现民族不屈气势下所透出的历数千年而不灭的深层力量与民族荣耀。此次展出场地为位于深圳市龙华区龙华大道1377号文化艺术中心的望野博物馆三楼展厅。深圳市梵亚艺术博物馆推出了“具足清净 显现梵行——古代菩萨造像展(5·18国际博物馆日特展)”,展览将持续至8月18日,期间市民可免费到场参观。

  启动首届“深圳文化遗产月”

  作为典藏人文自然遗产等的文化教育机构,博物馆的社会教育职能日益受到关注。5月18日当天,深圳博物馆特别延长开放至晚上9点,还推出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深博之夜——演绎“生活美学”系列之“国潮非遗的鲜活印记”》演出,更好满足了广大市民观众的文化需求。5月21日,深圳博物馆将举办“迷你深圳·筑”之鹤湖新居社会教育活动。5月28日,还将邀请上海博物馆研究馆员周亚来馆开设讲座,介绍上海博物馆青铜器收藏情况及来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系列活动,有效地贯穿和构建了2023年度国际博物馆日深圳主会场整体平台,为广大市民带来了精彩丰富的文博体验,增强了社会公众对博物馆在可持续发展和福祉方面变革潜力的理解和认同。

  以今年的“国际博物馆日”为契机,深圳博物馆接收了收藏家王恒先生捐赠的民国时期深圳东安汇兑庄刺绣作品“旭日狮吼”,并与南方科技大学附属中学、深圳市南山中英文学校、深圳市福田区荔园外国语小学三所学校签订了馆校合作项目协议,进一步推动馆校合作常态化、规范化开展。

  新时代,新力量,新传承。

  对深圳文博来说,今年的“5·18国际博物馆日”是新起点。5月18日,由市委宣传部和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以“传·创”为主题的首届“深圳文化遗产月”重磅亮相。首届“深圳文化遗产月”将贯穿5月至6月,依托“5·18国际博物馆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重要文化遗产时间及事件节点,推出“第二届全国文化创意产品推介系列活动”“深圳·自然博物倡议活动”“文化遗产节日大道艺术装置及集市活动”“非遗在社区深港联合计划启动仪式”4项重要主题活动,挖掘和阐发深圳地域和传统元素,通过多种形式传承和弘扬非遗文化,让传统文化浸润人心,让文化遗产在这座创新之城绽放新的时代光彩。(记者 刘莎莎/文 胡蕾/图)

编辑:王营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