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名称
所在位置:首页 > 文化鹏城 > 文化创新
当代艺术史中的“深圳时间”
发表时间:2020-11-04 来源:深圳特区报 字体:[][][] [打印] [关闭]

展览现场

  多元风格作品与文献作品一起展现深圳当代艺术的脉络——由深圳市宣传文化基金资助项目支持,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主办的“深圳时间——深圳当代艺术文献展”日前在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云中心开幕。本次展览得到深圳市20余家美术机构的藏品及文献支持,共展出47位艺术家的60余件(套)当代艺术代表作品以及深圳四十年当代艺术的一批文献。

  以全国范围的文化艺术发展为参照系,深圳文化艺术的发展无疑是快速的、迅捷的,虽不具备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却也避免了负重前行。改革开放将深圳放置到了经济和精神发展的前沿,跨越式的城市发展需求催生了当代移民浪潮,开放的国际化城市发展目标也需要一种显性的、充满张力的文化来彰显其城市个性和人文精神。由此,杂糅着城市各个阶层文化诉求的新移民文化渐成深圳城市文化的主流。改革开放40年来,这种以移民为特色、兼收并蓄的本土文化慢慢积淀,从浅层的作品表述到深层的精神追求,一步步完成由移植到造血的本土化进程,形成具有鲜明的深圳城市文化特色的整体风貌。

  此次展览尝试对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年来的深圳当代艺术创作、发展的脉络进行系统性学术梳理,加深公众对中国当代艺术及深圳本土艺术文化的认识,继而以深圳为原点,以当代艺术的先锋性、实验性为纽带,形成充满活力的城市文化氛围,并以此增强整个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联系,为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提供助力。

  以“时间”作为本次当代艺术文献展的主题词,是因为“时间”这个词汇于深圳人有着特殊意义。正如策展人张新英所说:“若论用某种特殊性事物来描述一座城市的形状,于深圳而言,最贴合的莫过于‘时间’。”“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三天一层国贸大厦”……关于这座城市历程的很多记述,都与时间相关。本次当代艺术文献展以“时间”为主题词,借以说明深圳这座年轻的城市以及发生在它短短40年历程中的当代艺术特点。

  记者在现场看到,此次展出的作品涵盖了王川、张晓刚、邱志杰、庞茂琨、毛焰等一批知名当代艺术家的作品,也不乏如董小明、陈湘波、周力、梁铨、戴耘等一批本土艺术家的作品,还有一批国外艺术家的作品,内容丰富,各有千秋。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展览也细心梳理了承载深圳当代艺术的机构和画廊以及产业群落,通过这样的方式,打开了观众了解深圳当代艺术的一扇“窗口”。记者了解到,深圳当代艺术包容性强,声音艺术、行为艺术、独立影像、动画艺术、新媒体艺术、创客艺术、社区艺术、传播艺术……这些非传统的艺术形态都曾经在深圳有着活跃的群体和受众。一向致力于“打造中国当代艺术的航空港和风向标”的OCAT当代艺术中心也将整个馆群的总部设在深圳,深圳的多家美术机构亦设立了常设性的当代青年艺术研究项目,这些艺术现象和活动都让深圳当代艺术乃至深圳这座城市具备了一种独特的气质:新锐、敢闯、敢拼、活力四射。

  尤其是近些年,随着新媒体、创客艺术以及社区艺术的涌现和发展,深圳良好的高新技术环境、包容的社会文化环境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候鸟”艺术家、“海归”艺术家聚集这里,一种以艺术创新和社会文化责任为导向的当代艺术生态蔚然形成。

  此次展览将展至11月30日,免费对公众开放。

    深圳特区报讯(记者 尹春芳/文 齐洁爽/图)


责任编辑:陈昕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