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名称
所在位置:首页 > 文化鹏城 > 文化创新
南岭村两任书记的“接力赛”
发表时间:2020-09-08 来源:深圳商报 字体:[][][] [打印] [关闭]

  今日南岭村景观。南岭村正努力打造深圳“先行示范区”绿色美丽家园的示范标杆。

  昔日南岭村村貌。

  白衬衫、黑长裤,走起路来稳健利落,说话铿锵有力,虽已近古稀之年,但南岭村“老书记”张伟基却精神矍铄,谈笑风生,满腹家国情怀。说起南岭村40年的发展“轨迹”,一切仿佛就在昨天,他如数家珍,向几次来访的深圳商报记者娓娓道来。

  40年斗转星移,40年沧桑巨变。深圳从一个边陲小镇发展成为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创造出举世瞩目的奇迹。深圳40年,不断书写着时代传奇,印证着特区奋斗者的足迹。

  龙岗求水山脚下的南岭村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南岭村,这片面积不足4平方公里的土地被称为深圳改革开放的“微观景象”和基层社会治理的“典型范本”。

  “双区”(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以来 ,南岭村从基层党建、经济发展、环境提升、社会治理、民生服务等五方面发力,重塑“南岭精神”,立志打造深圳先行示范区的“新南岭”样板。

  “‘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在新的时代,南岭村始终同市委、市政府保持高度一致,紧抓重大机遇,对标民生幸福标杆,瞄准‘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的目标,以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高质量解决好教育、医疗、住房、环境等居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建设‘先行示范社区’、宜居宜业绿色美丽家园的新南岭。”南岭村社区党委书记张育彪如是表示。

  从改革开放前人均年收入不足百元、生活靠救济、逃港现象严重的“鸭屎围”,到如今村集体固定资产达35亿元、人均年收入15万元的现代化经济体、“全国文明社区”的华丽“蝶变”……40年白驹过隙,南岭村两任书记薪火相传,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双区驱动”,东方风来又一春。在全市600多个社区奋力“先行示范”等新的发展格局中,一马当先的南岭村将扮演什么角色?带来哪些借鉴?近日,深圳商报记者几进南岭村,解密南岭村人的“致富密码”。

  南岭村两任书记带领村民闯出致富路

  1979年,深圳逃港现象时有发生,南岭村民背井离乡。

  脱贫、致富,南岭人再也等不起,时任沙西大队党支部副书记、大队长和南岭村第一生产队队长的张伟基更是坐不住。

  此时,全国改革开放的说法不胫而走。张伟基壮起胆子给村民提前“分田到户”,成为宝安县最早分田的村。这是张伟基以先人一步的开放意识,第一次叩响改革开放的大门。

  “1979年下半年,我在队里把田分下去了,被公社批评,说政策还没正式下来,就先于政策分田到户。”张伟基对当时的情景记忆犹新,“一星期后,公社又开大会表扬我,说我们南岭村走在了改革开放的前面。”

  上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深圳。学习“内联外引”经验!张伟基瞅准机会,利用村里闲置土地引进了深圳最早一批内联企业。

  为吸引实力强的港商进村投资办厂,南岭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的张伟基下大力气整治村容村貌、修好第一条水泥路,彻底摘掉“鸭屎围”这顶帽子。

  环境好了,可没有梧桐树,引不来金凤凰。当时,村内基础设施破旧、没有现代厂房,让张伟基和4名村干部每天蹲点新安酒店、轮流吃盒饭才“守”来的港商直摇头。

  为留住外商,张伟基打算以村集体名义向银行贷款170万元修建现代厂房。在党支部会议上,反对声此起彼伏,大家担心万一投资失败,如何偿还?

  “还不起我来还!”张伟基发出的脱贫誓言掷地有声。

  崭新厂房拔地而起,入驻企业络绎不绝,村民进厂务工变企业员工…… 1986年,南岭建起首个工业区;1992年,建成4个工业区。在张伟基带领下,南岭村快速实现了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的“跨栏跑”。

  从“房东经济”转型“股权投资”的再出发

  2001年,27岁的张育彪正式“接棒”。这个土生土长的“南岭二代”,身体里同样流淌着敢闯敢试、改革创新的血液。

  2014年,深圳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张育彪紧跟特区步伐,石破天惊地喊出“过去‘种’房子,现在‘种’高科技企业”的转型口号,以壮士断腕决心清退低端产业,下一盘从“房东经济”向“股权投资”转型的大棋。

  明明可以当“包租公”吃“现成饭”,为何要冒着风险转型?面对不理解,张育彪坦言,2015年前,每年社区集体经济收入同比增长两位数,但2015年骤降至4%。南岭村再不能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

  在一次村民大会上,张育彪曾说,“如果三年转型不成功,我就辞职”。作为南岭村村民,他认为自己有责任和使命让家乡变得更好。

  “创业投资是集体经济发展的全新课题,无先例可借鉴。根据龙岗区2006年出台的集体资产管理规定,集体经济搞创业投资这条路是行不通的。”张育彪说,当年,在南岭村的积极推动下,龙岗区先行先试出台了社区集体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区政府专门开会研究明确了集体经济搞创业投资的市场化交易办法,从而在体制机制上给予了关键保障。

  2017年,南岭村成立省内首家由村集体控股的创业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南岭基金”,管理基金规模3亿元,标志着转型发展再迈新步。随着清华启迪科技园、南岭生物医学研究院、南岭1983创意小镇等一系列科创载体的陆续亮相,南岭村创新驱动发展步伐愈发稳健。

  张育彪告诉记者,南岭村开展创业投资,实行市场化、基金化、专业化运作,为深圳集体经济创新发展探路。如果成功,可望成为集体资产一个新增长点。

  据了解,近年来,南岭基金重点投向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健康、高端装备等行业的创新创业高科技企业,已先后投资入股3家生物医药企业、7家先进制造和人工智能创新企业,这些企业的发展都欣欣向荣。预计2021年,将有1至2家投资入股的企业实现IPO。“近几年的实践告诉我们,创业投资方向是正确的,离成功目标也越来越近了。”

  40年来,南岭村实现从农业经济到工业经济再到创新发展的三级跳!求水山下的誓言仿佛就在昨日,南岭村两任书记传承初心的“接力赛”也跨越了整整40年。

  在南岭村致富思源展览厅,一面荣誉墙集中展示了南岭村先后获得的600多项荣誉中的代表奖项,其中仅“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文明社区”等国家级荣誉就有28项之多。

  从追求高数据经济指标,到追求生态环境发展和居民健康长寿,南岭村高质量建设宜居宜业绿色美丽家园,不断增强辖区居民有温度、可感受、可拥抱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张育彪表示,希望居民们的生活幸福指数能屡创新高。

  合上功劳簿,勇担新使命。南岭村脱贫致富的奋斗史,是对“深圳奇迹”的生动诠释;南岭人的个人命运、家庭幸福始终和特区前途同频共振、紧密联系。

  今日南岭村,其时已至,其势已成。南岭村社区党委正以长远眼光,紧抓“双区驱动”契机,向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高品质宜居宜业现代化新型社区目标大步迈进。

  南岭村,打造“湾区腹地”的绿色美丽家园不是梦。


责任编辑:陈昕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