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名称
所在位置:首页 > 未成年人 > 文明校园
创新赋能探索未来教育
发表时间:2020-12-03 来源:深圳特区报 字体:[][][] [打印] [关闭]

  宝安中学(集团)实验学校开办“博士课堂”,成了激发学生科技基因的另一种有效方式。

  编者按: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走过40年,深圳教育完成了从农村教育到城市教育,再到现代化教育的历史跨越。为了让市民群众更好地感受深圳基础教育的变化,增强市民对教育的了解和支持,本报今日起推出“走学校 看变化”栏目,围绕市民关注的基础教育主题,走进身边的学校,直观感受学校管理和课堂教学,从而体验深圳教育的新气象和新变化。敬请垂注。

  教育规模是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基础,增加学位满足市民群众教育需求,是民生之需。统计显示,深圳学位供给近年来持续攀升:“十二五”期间新建中小学学位12.6万个,是“十一五”时期的两倍;“十三五”以来,全市新改扩建198所中小学,新增中小学学位27万个,较“十二五”时期建成学位数增加一倍以上。根据市政府民生实事和重点工作任务要求,本年度全市将新改扩建公办中小学32所,新增公办中小学位4.6万个以上。

  在大幅增加学位的同时,深圳基础教育的质量也在不断夯实提升。一批新建的中小学已经崭露头角,为深圳教育带去活力十足的新势能。记者近日走进深圳一批新建中小学,沉浸式体验令人耳目一新的课堂与教学,探索“学有优教”的深圳教育密码。

  创新赋能新校建成优质校

  踩着晨光,记者来到以生态资源闻名的尖岗山片区,一座占地5.5万平方米的徽式建筑风格九年一贯制学校让人眼前豁然一亮。两年多时间里,宝安中学(集团)实验学校以为深圳“培养本土的未来科学家”为己任,积极开展“个性化+科技创新教育”探索,已受到业界瞩目。

  一所新学校如何快速建设成为优质校,对此,宝安中学(集团)实验学校校长刘劲松有自己的见解。他认为,首先要有先进的办学理念和校园文化。筹建之初,宝中实验依托集团化办学优势,传承宝中文化,让“宝中精神”在学校落地生根,为学校厚积薄发夯实了基础。其次,要科学规划,确定学校特色办学的方向。学校从国家教育政策的要求,社会发展需要、学校独特地理位置出发,提出为深圳“培养本土的未来科学家”,为学校发展指明了方向。

  办学体制的改革创新能有效地激发学校办学的活力,红岭实验小学正是福田区探索办学体制改革的一所学校。这所公立学校于去年开办,是红岭中学(集团)下属的小学部,由福田区政府与万科集团合作成立红岭教育基金会承办。同时,基金会专项支持红岭实验小学探索体制改革和教学改革,优化人、财、物管理制度,创新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建构高效、务实的现代学校制度。

  “与其他学校不同,我们学校是先有了课程,其次才有这所学校。”红岭实验小学韩彩老师介绍。建校之初,学校就已经建构了一套完整的理解力课程,转变传统教学中学生的被动局面,让孩子能够在真实的情境下学习。

  黑板一侧,是老师的办公桌——每个班级的主副班主任都在教室办公。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可以在课堂上及时协助学生,并关注到每一位孩子的性格特点,了解他们的状态。上下课都打成一片的师生关系更显亲密。

  振鹭于飞,咏湖于美。鹭湖外国语小学坐落于鹭湖之畔,是龙华区重点打造的外国语系列学校。办学两年来,学校不断完善课程体系,创新评价手段,丰厚文化底蕴。

  作为一所外国语小学,鹭外小学却十分注重国学教育。“我们希望从小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让孩子们首先怀有一颗中国心,再培养他们的国际视野。学校以‘以雅育童’为办学理念,主张立德、感恩,把人性向善的内在修养内化于心,把个性健康发展的外在行动外化于行。”鹭外小学校长王讲春表示。据了解,结合国家核心素养的要求,鹭外小学开发出学雅、行雅、志雅系列课程,设有绘本阅读、数学思维、经典吟诵等选修课,京剧、书法、格物致知等社团课,旨在夯实学生人文基础,培养科学精神。“推进国家课程校本化有效落地、校本课程特色化有趣呈现、社团课程多元化有益探索。我们要让‘幸福、健康、卓越’成为课程评价主线,真正实现教师幸福工作、学生健康成长、学校卓越发展。”王讲春对记者说。

  未来教育进入课程改革深海区

  在红岭实验小学二年级A组的探究课上,同学们围拢在了一起,这一课叫《家乡》,在班主任韩彩的引导下,孩子们分组辨认深圳各区的名称和方位。“我住在福田区,但我上篮球课是在南山区。”凌嘉优同学认真地说。

  探究课是红岭实验小学的特色课程。课程基于“跨界融合、理解本位、问题导向、真实表现、深度探究”进行备课,采用大单元主题式教学,学生对《校园》《动物》《服装》等生活化主题进行深度探究,确保学生实现概念性理解、必备品格形成与关键能力获得等学习目标。同时学校在期末采用“素养大游园”综合评价活动,让每一个孩子尽情发挥智慧,让每一颗星星闪亮。

  下午2点半,鹭外小学二年级(4)班迎来了一节名为《咏湖于美》的素读经典课,国学教师彭海娟身着红色旗袍走进教室。“同学们,今天我们来朗读《诗经·周颂·振鹭》。”话音刚落,身穿学堂汉服的学生挺直腰板端坐,提起右手,根据诗的平仄在空中一横一竖地画着,嘴里还诵读着诗,仿佛进入了古代学堂。“素读课代入感强,倡导学生用《诗经》的方式来朗诵诗歌,体会诗的韵味。”彭海娟对记者说。

  在鹭外小学,京剧进校园是学校的教学亮点之一。该校京剧社团在周一至周五放学后,分男女生进行不同时段的训练。“两条腿夹直,背挺起来,眼睛有神,这样整个人才有精气神儿。”京剧社团的老师曾祥年一边指导学生站姿,一边说道。今年65岁的曾祥年有着三四十年的京剧从业经验,功底深厚。“作为传承人,我们希望更多青少年能了解国粹、热爱国粹,弘扬传统文化。”曾祥年说。据了解,除开设京剧社团外,鹭外小学还为全体学生开设了一堂京剧普及课,让学生了解京剧的历史。

  “上学期期末取消考试,全校开展小课题研究,师生都不舍得放假了。”宝中实验校长刘劲松递给记者一本“学生小课题成果集”,里面收录了开办两年来精选的50个学生小课题研究及优秀成果案例。刘劲松介绍,学校通过科学普及课程、科学行动课程、科学超能课程,形成了一个从全覆盖到进阶、精英的科创教育体系,更让机器人课程、创造力课程、科学盒子、无人机、水根养殖、超轨机器人等课程走进课表,成了新时代课程改革的一块试金石。“目前,学校研发了5本校本教材、组建了16个科创社团课,以及科学盒子、最强大脑、水耕种植等近20门选修课,学生们网络选课都是要拼手速的!”年级副主任、初二3班副班主任杨万江补充道。

  在学校阶梯教室,来自中科院深圳先进院的周小龙博士正在给初二年级四个班的学生们分享一个有趣的话题《你想学会造钻石吗?》,“人类头发中含有丰富的碳,与钻石的化学成分相同,原则上改变分子排列就可以变成钻石,是不是很激动……”刘劲松校长介绍,两年多时间,多位院士和中科院深圳先进院20多位博士组成的精英团队批量走进教室,开展高端科普讲座,在校园内掀起了头脑风暴,“博士课堂”成了激发学生科技基因的另一种有效方式。

  创新空间设计营造最美校园

  走进鹭外小学校园,记者便被门口的“笑脸墙”吸引。墙上一张张笑脸透出学生的幸福感。据介绍,鹭外的教学楼呈“L”状,寓意“鹭湖”。学校建筑简约的线条灵动优雅,兼具动态美和静态美,宛如镶嵌在绿水青山间的明珠。此外,校园中到处可见传统文化的元素:迷你版小桥流水、彩虹天台……既融合了区域特色,又体现了儿童本位、“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定位。

  红岭实验小学从外表来看就与传统的学校截然不同。它不是一栋方正的高楼,而是随着山形的自然流线和高低递进,成为一个“长”在公园里的错落有致的校园。校园以“E”形水平层板上形成上下错动,营造出地景式的爬升;而连接两侧庭院的阶梯式廊桥,给在校学生们带来独特景观和游戏体验。“山谷”庭院、疏松的细胞组织以及有机的绿化植入系统营造了盎然生机。教室则以“细胞单元”为概念,设计为可以自由开闭的空间。在教室里,同学们可以合班上课,也可以根据不同课程需要分班上课;也可以排排坐、团团坐、席地而坐……座位方式充分符合了孩子们特性,教室则结合学校混合式教学的需求,带来空间的变化。

  宝安中学(集团)实验学校总投资2.5亿元,占地5.5万平方米,建有11栋教学楼及功能楼,而最让师生们欢喜的还要数十几间设备功能齐全的科技创新教室。5G全息沉浸式未来教室、机械运动空间、MR科学实验室、AI人工智能实验室、3D打印创客实验室、科学实验室、水根培植实验室、生物园、机器人创客实验室、机器人教室、创造力教室、结构创意空间、综合实践活动室等各具功能,让人耳目一新。在高标准新落成的深圳校园里,创新空间的打造让校园里的每一面墙都有了教育生命力。

  ■ 深圳特区报记者 韩文嘉 李 丽 焦子宇

责任编辑:陈昕辞